ABOUT
藝術之路,往往在生命的某刻開啟,經歷著不同文化的洗禮,每段歷程都如同一道彩虹,為藝術家的靈感注入無窮活力。跨足多元媒材的藝術家陳柏源,結合東西方的文化淬鍊成為他創作的泉源,在創作過程中持續反思與嘗試,透過這次展覽我們將更深入他的創作旅程,了解他對於當代藝術的理念與呈現。
初心與啟蒙
藝術的種子,往往在某位啟蒙的老師手中發芽。在泰國生活的六年間,因家庭因素就讀泰國中華國際學校,幸遇來自加拿大的藝術家Elizabeth Jendek。這位老師以多元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藝術,將藝術視為個性表達的媒介,這段獨特的學習歷程不僅讓他愛上繪畫,也奠定了他未來投身藝術的志向。多元文化的陶冶下涉獵各式藝術相關課程,包括電影製作、綠幕拍攝、新聞媒體製作等,為他的藝術風格埋下了豐富的文化底蘊。
當代水墨的探索與虛擬世界的邂逅
陳柏源的創作脈絡,集中在虛擬現實(VR)和當代水墨的交匯處。他致力於將水墨融入數位裝置,透過聲音與影像的共振,拓展了當代藝術中水墨的版圖。其中,「颱風書寫類山水」系列的成功展覽更讓他受邀至台灣多個大型美術館。透過數位媒材,他發現了與平面繪畫合作的無限可能,進一步呈現出「浮動花園」系列,也是本次將於金車文藝中心展出的一系列最新作品,強調平面繪畫的性質,使觀眾深刻感受到藝術在數位時代的蛻變。
創作靈感的來源
創作的靈感源於閱讀與思考,他尤其喜愛涉足哲學、宗教和中國古代的冷門書籍,這些陌生領域激發了他獨特的創作思維。同時,數位生成和動態呈現的視覺樣式也成為他創作的重要參考。他強調對於數位時代的關注,以及如何運用現有科技創造出能夠反映數位時代特徵的藝術作品,這種關注使他的作品更具時代性,也呈現出對於藝術與科技交融的深刻思考。
媒材的多元運用
與一些專注於單一媒材的藝術家不同,陳柏源主張媒材之間的一體性。對他來說,雕塑是立體化的繪畫,裝置是空間化的繪畫,而虛擬現實更是虛擬空間的繪畫。他透過理解不同媒材的特性,打破媒材的界限,創造出更具豐富表現力的藝術作品。在策劃展覽方面,他也謹慎選擇作品呈現,尋求八分的單一媒材與兩分其他媒材的結合,以確保觀眾對於作品理解的一致性,避免誤導。
本次的主打作品「浮草no.88」是他在浮動花園系列中的作品。透過繪畫,他捕捉了雨天湖面上浪花與陽光交織的動感畫面,並通過人格過濾呈現出獨特的光影與色彩。透過藝術的多元表現方式,讓更多人了解藝術的價值。他相信,藉由個人創作的多樣性在集體中形成多元的文化面貌,進而傳達出藝術對於人文和社會的力量。這正如他所言,藝術是一種微薄的力量,但卻可能在某一刻改變觀眾的思想,甚至改變他們的行動,讓觀者更深入地了解自我的藝術世界,並感受到當代藝術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資料提供 / 陳柏源 採訪編輯 / 胡愷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