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因疫情關係影響,此講座改為線上播放!!
【金車文學講堂】
線上播出時間︰2020/07/11(六)
(*本次講座採線上講座*)
講師︰張馨潔
講題︰【借你看看我的傷——寫作,作為一種安頓傷痛的練習】
播出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kingcarart/
電話︰02-25628629#12鄧小姐
張馨潔,現居桃園,東海大學中文系、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所畢業,養了2.5隻貓,愛動物勝於愛人。曾獲2018年全球華文星雲獎散文首獎、中興湖文學獎、東海文學獎、東海大學文藝創作營小說首獎。作品散見於各報章雜誌,著有散文作品《借妳看看我的貓》。
這天,與作家暨作文補習班教師的張馨潔,相約於台北車站附近的一間咖啡館,遠遠望見迎面而來的她,一頭微捲輕柔的黑髮下,有一雙目光深邃又神祕的眼睛,說話的聲調輕柔和緩,如細水長流,不緊不慢。喜愛甜食的老師選擇以一杯香氣濃郁的水果茶,展開今日的慢談。
從內心最幽暗的地方出發
起初,在閱讀《借妳看看我的貓》這本書的前半部份,感覺與其書名有強烈的反差感,她將生命艱難的痛楚梳理成文字,深刻感受到作者面對母女關係之間的愛恨掙扎。獨自將自己困在窒息的夾縫中,以及面對必須放下的斷捨離,亦或是走不出的往日戀情,這些困惑與迷惘交纏一起,成為作者的成長日記。作家張馨潔的每篇散文都以相當細膩的字句敲擊讀者的心弦。她搓揉雙手訴說:「我的寫作,在當時其實是不得已的,如果不寫,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好過一點。」這時想起書中她母親曾對她說的一段話:「如果你有一天真的很想死,記得把自己當作一台機器,用盡力氣的工作、累了就睡,什麼都不要想,度過去,不要死。」寫作在當時對張馨潔而言是救贖,是整頓過往的自己,也是挑戰。生命如此奇幻難解,人生在世,痛是難免的,傷是必然的,從傷痛中理解了人生,了解生之不易,經歷如此深刻的焠鍊後,才能字字入骨。
作家兼好友的蔣亞妮曾和她說〈借妳看看我的貓〉這篇是全書最溫暖的部分,貓咪佔據張馨潔大部分的人生,包括面對傷痛、面對生命當中的必然,考慮過後決定以這篇命名。提到貓咪的張馨潔便真誠流露分享:「有時候讀到這篇散文我還是會哭,文字觸及到了真實,日日累積而成的時光是這樣實在,我希望好好將它紀錄下來。」偶然來到的兒女--咪咪、斑斑,以最柔軟的姿態出現,輕輕點亮了作者的生命,張馨潔對動物的深情及對生命的領悟,使彼此建立了深厚獨特的情感。貼心善良的咪咪,除了陪伴也教會她許多人生道裡,給她勇氣並且學習放下;永遠長不大的小孩斑斑有著坎坷的出生,彼此療傷相互救贖,付出純粹的愛,綴補生命中的失落。慶幸有貓咪們陪伴一同渡過大難,相信這篇文章也能讓每個愛動物的讀者發現,原來人生可以脆弱,也可以溫柔;甚至正是脆弱,讓我們得以更溫柔、更開闊地去面對自己的苦難和傷痛。
聽說人魚的眼淚可以化作珍珠,其實寫作也能讓眼淚變成珍珠
說起張馨潔寫作的起源,從小她就著迷書寫有著滿腹熱情與衝勁,大學的時候因為夢想成為作家,所以她特別努力,渴望自己也能寫出動人的文字,現在回頭檢視自己,當時過度用力,導致落筆時難以拿捏,也無法精準流暢。不久後她就離開原生家庭獨自生活,連自己的生活都快無法支撐的情況下,一絲喘息的時間也沒有,一度無法動筆。寫作這麼多年後,心想終於該讓自己放棄的時候,卻意外獲獎。讓她體悟到:「我很能體會比賽落選的心情,會認為自己不夠好,但後來我發現,曾經最不被看好的人現在正站在舞台上發光,有些時候似乎經過人生的彎口,文字就像被重新洗滌,脫胎換骨。我現在相信,那時刻總會到來。」讓她了解創作這件事情抓的太緊反而會得不到,提醒自己學會把手放開,放下得失心和競爭關係,把文字當成行走坐臥一般的尋常事,不用特別被高舉,這些生活細節也能很迷人,文字也是。
「原以為得獎或出版的心情是最開心的,但回過頭來看,反而寫作過程感受的沉浸才是最珍貴的,如同懷胎十月,母親與小孩真正緊密相連的時刻便是那十個月,而不是生產下那一刻,每個寫作者都該好好享受這段過程,而且要相信自己會進步,不要把能量花在自我質疑,而是勇敢的下筆。」她這樣勉勵正在寫作的人。
與其遺忘傷痛,不如找地方安放
關於這次講座,作家張馨潔將分享不一樣的內容,會深入地談論她曾刻意迴避的傷痛。「借你看看我的傷」,對張馨潔而言這是一大挑戰。她也解釋:「寫完書後慢慢有許多想法,面對生命中的傷痛,不見得是一個錯誤,很多時後只是發生了,它就是存在。要比喻的話有點像是經過人生的烈焰焚盡之後而遺留下的骨灰吧?我始終認為它是人生中的一塊拼圖,與其想盡辦法遺忘,不如說我們終其一生在尋找一個位置將它安放。」如同人生的展示台,絕對不會只有琳瑯滿目的獎牌,不管好或不好,最終都將成為現在的自己。
除此之外,分享中也會談論散文真誠以對的特色,真實是最動人的力量,寫作歷程該如何逐步覺察自我狀態,找到自己面對世界最適切的角度,懂得放手去做最重要的事、要善待自己、學著像貓咪一樣。張馨潔補充:「這場講座也適合受過傷的人,我們可以一起看待這些傷痛如何使生命完整,如何佔有一席之地,又如何去觸撫它。」誠摯邀請您2020年7月11日一起線上聆聽講師張馨潔的分享。
資料提供/張馨潔 文章整理/鄧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