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張徐展的作品總帶給觀者一種奇異又神祕的感受,就如潘朵拉的盒子般,無法停止對作品內容的好奇心,搔癢著內心對於生死邊界的探索,他將老鼠、壁虎、蒼蠅等,各種看似不起眼的生物,放入作品中成為主角,藉由不同文化的融合,以紙做為媒材,闡述出一件件傳統民俗或是當地流傳的民間故事。
動畫創作與家庭背景的融合
張徐展初次接觸動畫,起於高中,在尚懵懂的年紀開始探索動畫的多種可能性,從大學的2D手繪動畫至現今紙紮雕塑的逐格動畫,風格的轉變來源於對自身家庭記憶的闡述,出生於百年糊紙世家,從小便接觸這種不同造型的紙紮人、房子、動物等,隨著時代的演變,人們對於紙紮的需求逐漸減少,他不經思考,如何將珍貴的傳統技藝以新的方式流傳下來,憑藉著自幼幫忙家裡製作的經驗,累積了一身的好手藝,並將其融入到自己也相對擅長的動畫當中,期望將活水注入其中。
腐朽、狂歡、寂寞
不同於一般動畫多呈現歡樂、美好的一面,張徐展的作品看似歡快,卻又與孤獨並存,兩個極為反差的意境,成為了他作品特有的風格,不同的動物各自代表著相對應的文化。在《熱帶複眼》中,以亞洲的狐狸為例,張徐展便會使用臺灣的報紙去製作,代表歐洲、東南亞、美洲的動物,則使用相對應國家的報紙或是當地的文字符號製作,而本次作品「水」的呈現,則應用妙潔PE袋表現出水面的浮躁不安與波光粼粼的狀態,每個所使用的媒材都形成獨特的創作語彙,在東南亞民俗故事的基礎下,帶入臺灣傳統文化「舞龍舞獅」,巧妙的結合讓身處於不同文化的觀者,都能在作品中得到共感,迎接一場文化視覺盛宴。
飄洋過海的展演
張徐展的作品走過柏林、法國、義大利等國際藝術聯展,將自身的文化與不同國家的觀者分享與交流。透過作品認識東方的傳統文化、技藝,在交流的過程中,他發現觀者對於創作的材質充滿好奇,好像能推敲出來但又難以想像,大至場景設計小至演出角色,95%都是純手工製作,藉由材質的選用以達到「觸視」的影像效果,紙偶在他的作品中是一個演員,同時也只是一個材質,這種雙重身分的存在,帶給他更多的創作空間,時而聚焦、時而模糊的表現形式,將紙紮技藝從生與死、喪葬儀式等的傳統腳色,逐漸轉變成新的創作語彙。
資料提供/張徐展 採訪編輯/吳昀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