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少女、媽寶、作家
陳又津,1986年出生,專職寫作。生長於台北三重。台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劇本創作組碩士、美國佛蒙特藝術中心駐村作家。著有《少女忽必烈》、《準台北人》、《跨界通訊》、《新手作家求生指南》。二十七歲,以小說《少女忽必烈》成為《印刻文學生活誌》歷來最年輕的封面人物。新作《我媽的寶就是我》,始於中時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完成於「東華大學楊牧文學講座」邀請駐校創作期間。
這次金車文學講堂邀請到小小個子、總是留著一頭俐落短髮,風格鮮明的新銳作家—陳又津,帶來講座主題「田野調查與小說創作」。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距離上次見面採訪已經過了一段時日,記得那時候她回答當時遇到的挫折,是手邊約六萬字的文稿,決定要換個形式書寫,全部重新開始,才能確切傳達她的核心理念。六萬字,無數夜裡的心血全數歸零,但她只是笑了笑地說:「這事情時常發生,寫作的過程肯定會走很多冤枉路的呀!」。
時間一晃而過,第五本書《我媽的寶就是我》就出版了。媽寶一詞是許多人急欲掙脫的標籤,但陳又津卻以媽寶為傲。「我是我媽的寶,我一直都知道」書中描寫媽媽與她的生活瑣事,看似平凡無奇的小事,只要是和母親一同經歷,則越顯彌足珍貴。內容還有她生長於三重的童年回憶、榮民父親與印尼華僑母親、環繞著二重疏洪道展開的奇妙探險,描述從年少至成人,所看見的世情百態。陳又津用獨有的文字風格,引領讀者回味童年,不煽情,不狗血。
安定生活
積極申請各地駐村活動的她,這段時間於花蓮的國立東華大學,擔任駐校作家,在不同城鎮認識了各式各樣的人,令她得到不少收穫。她語帶誠懇的說:「我真心希望台灣能舉辦更多駐村活動,駐村這件事,也不一定要出國,在台灣就可以讓各方的寫作者們相互交流。」
平時的陳又津,則是習慣在家裡寫作,對她而言寫作最好的特效藥就是能夠「安定生活」,她豪爽的說:「只要家庭沒有顧慮,又不用擔心生活開銷,那差不多就是無敵狀態了!像現在疫情期間,我不會每天往外跑,節省下來的時間起碼一天可以寫1000-2000字。」每年維持一兩本作品的產量,算是台灣文壇少見的多產作家。「雖然台灣的出版社,會讓作者寫到滿意為止,不會規定作家一年一定要出版一本書,但有時候這像一把雙面刃。」為此,她也為自己訂定目標,規定自己一年完成一本著作。
還能怎麼看待虛構
「創作虛構小說和建築房屋很像,要先到外面找很多材料,撿到什麼就用什麼,然後再把它砌成一道道牆,慢慢搭建成一個小屋子。」陳又津書寫各式各樣的故事,從虛構走到非虛構寫作,嘗試各種創作類型與議題,但她的作品最後,終會環扣到生活、以及臺灣社會的觀察現況。
回歸講座主題,這次要來講述如何發想與構思小說《跨界通訊》及《少女忽必烈》,關於採訪應該如何落實,寫作要素和形式,遇到拒訪時又該怎麼辦?她舉例:「創作《少女忽必烈》大家都會問我有去採訪遊民嗎?但我必須說採訪遊民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情,有的遊民不一定想說話,愛說話的遊民講的也不一定真實,再來就是,那是真的他又願意讓你寫出來嗎?所以這本書,不是以一個完全架空、虛構的地方出發,而是往輕小說的方向開始,美少女的身分其實是遊民,我想,可以從真實出發,但要不要回到真實,全看創作者的需求。最重要的是,你要相信,所創造的世界是存在的。」《少女忽必烈》在讀者以為這是本奇幻冒險故事的時候,劇情急轉直下,看見現實世界的殘酷模樣;而《跨界通訊》則是想要創造獨特視角,來探討老去與生死的議題。
起初這本書的發想原因,是陳又津偶然讀到《素人之亂》後,才發現譯者陳炯霖年紀輕輕就已經過世了,「臉書上很多人紀念他,也能看見他留下來的譯作,在種程度上,好像他還在一樣。那死,究竟是什麼?會不會留下的東西夠多就不算完全的死掉。我忽然覺得,寫書果然是對的,就算死了,還是會有東西留下來。」她若有所思的說著。
就算陳又津形容,自己的路也許是沒人走過的九十度大崩壁。但相信,她終究會以專屬這時代的樣貌,到達峰頂。如果您是喜歡讀小說,或對人生有覺悟的人,邀請您和作家陳又津一起走一段,或讀一本書。
【金車文學講堂】
講堂時間:2020/12/19 (六)14:00-16:00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 2020-12-19 (五) 18:00
講師:陳又津
講題:【田野調查與小說創作】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電話:02-25628629#12 鄧小姐
*免費講座,欲參加請先報名*
防疫期間參加講座需全程配戴口罩&配合進館量體溫。當天要記得戴口罩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