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聯絡我們

我們非常重視您來函所提的問題
請務必留下正確資料,以便為您儘速處理!

JOIN US
加入我們

我們非常重視您來函所提的問題
請務必留下正確資料,以便為您儘速處理!

EXHIBITIONS
李怡璇 創作個展【白日夢的棲所】 Lee Yi-Shyuan Solo Exhibition: Where the Daydreams Hide
Jul. 20 → Sep. 08 2024
臺北南京館NANJING SPACE-TAIPEI
Jul. 20 → Sep. 08 2024
  • 拉比林特斯

  • 李怡璇

  • 2023

  • 直徑90cm

  • 油畫

  • 虛實交織的夜

  • 李怡璇

  • 2023

  • 直徑 120cm

  • 油畫

  • 異鄉・憶鄉

  • 李怡璇

  • 2023

  • 直徑 100cm

  • 油畫

  • 夢的源泉

  • 李怡璇

  • 2023

  • 直徑 120cm

  • 油畫

  • 棲居的餘溫

  • 李怡璇

  • 2024

  • 直徑 60cm

  • 油畫

展覽介紹

李怡璇,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繪畫組碩士。1999年生於台南,曾旅居加拿大,目前居住於臺北。擅長使用油彩顏料結合圓形構圖,使作品呈現獨特的風景樣貌。曾榮獲陳銀輝教授油畫獎學金首獎、金車繪畫獎優選、「150 Ways to Celebrate IWS」加拿大國際水彩最佳國家青年獎...等獎項。

本次李怡璇於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舉辦的個展「白日夢的棲所」以玻璃球的意象,創造出一座封閉又完整的微型世界,探討內在世界與外在現實之間的微妙關係。作品作為藝術家自身情感記憶的載體,被賦予新的生命意涵,也反映著對心靈的安定和歸屬感的渴望。題材上選擇寧靜無人風景的微觀世界,期盼在靜止封閉的景物空間中,內心也能感受一絲安穩與靜謐,體會白日夢般的浩瀚。

跨文化的學習之路
李怡璇作為家中的獨生女,從小便在獨處中找到作畫的樂趣。家人看到了她對繪畫的熱愛,特地安排創作課程,悉心栽培下,逐漸掌握了精準的繪畫技巧,並從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對於其他孩子來說,三小時的繪畫課也許是項挑戰,但對李怡璇而言,這段時光卻是她最享受的片刻。

在小學五年級時,李怡璇與家人移居加拿大。儘管當地缺少了像臺灣那樣體系完整的專業畫室和美術班,但這段經歷大大拓展了她的文化視野。她發現,加拿大的教育系統非常重視美感與視覺教育,這使得她在各項專案課程中有機會展現自己的視覺創意。此外,加拿大的自然美景也為她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她時常參加當地的藝術競賽,並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確認自己未來想走的道路。

高中畢業後,由於家庭因素,李怡璇返回臺灣,進入了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她坦言:「那時候對於回到臺灣,其實有些害怕,擔心自己是否能夠適應學校的生活。」然而,好勝心強烈的她,不僅將遇到的難關逐一化解,更是在研究所階段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

創作形式的初探
李怡璇的創作靈感,源自於2021年疫情期間的隔離生活,她回憶起疫情嚴峻之時,獨自生活在狹小的租屋空間中創作,在封閉與疏離的雙重壓迫下,那種壓抑的心情,讓眼前的空白畫布,頓時成為一個通往與現實世界平行運作的異質空間的窗口。

這種封閉和疏離的感受,使她意識到生活中「框架」的存在,無論是社會框架,還是物理空間的限制亦或肉體所感受到的拘束,皆啟發她,對於畫布作為創作空間邊界的思索。試圖將「框架」的概念延伸至繪畫空間,並探索如何在有限卻敞開的平面空間內,突顯封閉的三維空間視覺效果。

李怡璇對圓形畫布的選擇並非偶然,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她認為圓形畫布更能集中視覺的張力,突破傳統風景的矩形畫布或是現代人使用資訊媒體框架的局限性,讓觀者不僅是觀看一幅畫,而是進入了一個被包裹的世界中。

深入研究歷史上對於圓形畫布的使用,她發現,玻璃球的應用和象徵並嘗試將內部景物與球體空間相結合,常被視為封存時間和空間的玻璃球容器,象徵著一個微型宇宙或是一個完整的世界;在許多文化和藝術作品中,玻璃球也代表著純潔、透明和完美無瑕的理想狀態。她完美的利用玻璃球,構築了一個存在於畫布上的封閉空間,試圖將這種具有距離感的封閉空間,讓畫面景觀從以往敞開的遼闊景色,收束成與世隔絕的微型世界。

媒材上她選擇油畫的間接技法,層層罩染出玻璃的透明特性,使邊界處理的線若隱若現。正當觀者意識到這透明屏障的存在時,卻意識到被隔絕在外,恰好與畫布的內部的空間產生一種矛盾的距離感,令觀者無法自由穿梭於現實與畫面之間。

創作題材的挑選
在玻璃球內微型世界概念中,每個玻璃球中的微型世界都包含了藝術家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雖然它們之間沒有連貫的敘事性,但每個都能獨立存在。這些作品是藝術家與觀者之間情感和記憶交流的橋樑,也是她對於美好生活的期許。

關於玻璃球內題材的構思,她先是以個人經驗為出發,她分享,自己在繁忙的生活中,經常會被天空的霞光、雲朵,或是在節日時人造光源景象所吸引,不由自主地駐足觀賞,這是一種既單純且直覺感受,因此,希望作品也能傳遞出同樣的純粹美好。

李怡璇描繪的景物,多半來自於生活的實際經驗。例如,在此系列的首件作品〈白日夢的棲所〉她這樣說道:「疫情期間很多地方被拉出封鎖線,像是公園和遊樂場所,這些地方往常是孩子們自然遊玩的地點,那時候卻冷清寂寥,無法靠近。這種景象讓過去的記憶與現在的狀態重疊,產生一種矛盾的感受。」因此在寧靜祥和的遊樂場中,她巧妙地融合了過去的美好記憶與現實的矛盾感受,讓觀者感受到疫情期間那種被封鎖的無奈與對自由的渴望。而玻璃球內的景象成為了童年夢境的棲所,好似蘊藏著兒時的白日夢,召喚著純真年代的想望。

〈雲中的日夢〉則源自於一趟難忘的火車之旅,乘坐火車途中,被天空中一朵壯觀的積雲深深吸引。雲層中透出的太陽光,通過火車內部的視角,捕捉了她在旅途中所見到的壯闊雲景,並深刻感嘆道:「那一刻,我感受到周圍的事物都是那麼的渺小,並在瞬間的寧靜中,重新審視了生活的意義。回來後就思考要怎麼把這樣深刻的印象重組呈現在作品中。」作品是她情感與記憶的具象化,蘊含對景物和自身經歷的深刻理解。

藝術作為永恆安定的存在
李怡璇經歷了文化交融的複雜性和空間上的變異與流動性,對於兩地的文化空間各有牽絆,這段經歷使她對自身的定位產生懷疑,缺乏真正的歸屬感。在這樣的遷徙過程中,藝術成為她心靈的慰藉和永恆的存在;而畫布,作為想像空間,成為她的私密庇護所,帶給她安定和歸屬感。

目前她全心投入創作,每天至少花八小時在畫布前,一筆一畫建構自己的微型世界。而近期的作品,也增加許多玻璃球的反射效果,將內外世界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觀者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能思考自身與外部世界的關聯。

「玻璃球的微型世界映射著幻想與現實、靜謐與混沌、過去與未來,在內與外的抗衡之間,白日夢便棲居於兩者和解的剎那。」在這些作品中,李怡璇尋找到了一種既私密又廣闊的視覺語言,不僅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心靈的避風港,也為觀者提供了一個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鳴的空間。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與不安,同時也提醒著我們,藝術終將是那永恆而安定的存在。



資料提供/李怡璇  文字編輯/鄧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