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抒發對家鄉的情感
林志瑜的工作室位於南投的埔里,採訪那天豔陽高照,萬里無雲,仰頭就是一片純淨而蔚藍色的天空,驅車行徑的道路上四面環繞高聳陡峭的山景,彷彿將要進入山神的宮殿,令人心曠神怡。由於埔里鎮屬於盆地,因此四面環山,有綿延的山陵、蜿蜒的河川、一年四季風景如畫,再加上人文、歷史文化以及地方特色,蘊育出不少藝術大師及文人雅士。
埔里鎮是創作者林志瑜成長的家鄉,而仁愛鄉則是他作為一位泰雅族人,自身部落的所在地。
從小在這裡生長的林志瑜,對這塊土地每多一份認識,就多了一份情感,他表示:「我的創作來自於想要更了解家鄉的樣子,我想用簡單的方式紀錄家鄉的景色並畫下來,重新認識南投土地的樣貌,希望以不同的觀看視角詮釋臺灣風景。」家鄉對他而言如同避風港,也是孕育藝術創作的溫床。
藝術創作是一條孤獨且漫長的道路,林志瑜自高中起就在異鄉求學與工作,直到2019年至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畢業後,才重新回到故鄉生活。他認為自己在藝術領域中仍有許多要磨練和成長的部分,因此這三年間,他放棄穩定的收入,全心全意投入創作中,並在自然景觀中尋找靈感,在創作中尋找自己,認識自己,也重新梳理、與生活環境、與過去及現在的關係。
創造出自己的繪畫語彙和風格
林志瑜在創作初期描繪了一系列現實自然景色的油畫作品後,便開始將這些經驗沉澱、內化,並進一步以蒙太奇、拼貼的手法,嘗試描繪出一幅幅魔幻寫實的風景作品。比如這次展覽主視覺的作品〈靜謐的山〉構圖參考他喜歡的瑞士畫家柏克林(Arnold Böcklin)的作品〈死之島〉,將畫作中靜謐與夢境般的氛圍延續到自己的作品中,並反映出創作者穿行於山城兩地之間的體驗,試圖將原本畫面的結構轉化成仁愛鄉山景的版本,以深山長谷的地形環境作為基礎,畫下一座壯麗的高山以及與世隔絕形單影隻的教堂,令觀者不由得感嘆,大自然是如此地廣袤浩瀚,而人類在自然中卻顯得如此渺小。
藝術家執著畫面的美,不單只是描繪自然,而色彩、線條、形式、結構,更是傳達主觀精神的重要方式。林志瑜擅長描繪美麗的山巒景致,刻意營造出一種孤獨靜謐的氛圍,將觀者拉近綠意盎然的世界裡,他將所感受到的景色經驗,盡情的表現出來,自由地尋找靈感。期望能在創作上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語彙與系統,所以除了作品以寫實的手法刻畫蕭瑟的風景外,有時候還會加入奇異怪誕的角色,讓兩者之間彼此碰撞,在這樣超現實的創作風格下,誕生了一種神祕美感。
而驅動林志瑜發展個人風格的原點,除了藝術家強烈的創作熱情外,則是源自對「土地」與「寧靜」的追求。部落長老曾告訴他:「當你心情煩亂時,可以一個人坐下來靜靜看著滿樹的山,或是跟它說說話,當滿樹的山包裹住自己,並回應了你,心情就會平靜下來。」對林志瑜而言,這個行為本身也充滿著孤獨、靜謐的美,因此才想在作品中展現這樣的美感。
超自然.哥特元素
由於小時候家裡住的遠,下課後返家沒事就拿起紙筆塗鴉,時常沉浸在一個人的創作世界中。而當時印象深刻的創作題材,不外乎是兒時風靡的遊戲「勇者鬥惡龍」,趣味又魔幻的視覺畫面裡有吸血鬼、狼人、蝙蝠、殭屍...等等哥特元素,臨摹描繪的過程使他建立起繪畫的自信,童年的記憶片段也成為現今繪畫創作的靈感來源。
林志瑜承認創作時確實有哥特風的影子在內心深處穿梭,因此才下意識出現許多相關元素。而哥特式(Gothic)人們會把它與黑暗或恐怖的感覺聯想在一起,會有這樣的印象最早從西方的哥特小說發展而來,它是現今恐怖電影、電視劇的鼻祖;通常顯著流行的哥特元素裡面包含吸血鬼、狼人、超自然力量、死亡、幽靈、蝙蝠...等等的混合元素,哥特風獨特及富有魅力的表現方式,產生了社會的另一種的聲音,或是思想表達的方式。
由於作品裡總是會自然發展成超自然恐怖的形象,所以在研究所期間,開始專研超自然恐怖繪畫作品和相關的藝術家,逐漸發現自己對於超自然題材的熱情「以前我認為非理性繪畫是件難為情的事,但研究所期間,我才終於好好認識這類題材並認識它。」他這樣解釋。
綠映,如夢境般
林志瑜在創作的形式上,選擇在細亞麻布上作畫,讓顏料堆疊後的畫作表面,可以帶有西方古典時期油畫作品的表面質感;而在筆觸運用上,藉由點描的手法來描繪畫中滿佈的草、樹叢與葉子,且進一步地,透過逐次罩染疊加,使原本明顯的點描筆觸變得愈趨柔和;色彩的表現,由飽和度略高的黃色與紫色,分別罩染亮面與暗面,使作品最終產生略帶電玩或動畫般的飽和色感。
關於這次的展覽呈現了2019-2022年的作品樣貌,也是林志瑜創作至今的首次個展。
「綠映之地」是描繪滿樹的山景為主要圖像語彙的油畫創作展,透過埔里鎮和仁愛鄉的自然景觀中找尋靈感。埔里是內陸盆地,被群山環繞;緊鄰埔里的仁愛鄉位在中央山脈上,有更高峻陡峭的山景,除此之外,也在部份作品中融合超現實的哥特元素,將這些被滿樹覆蓋的山景,再進一步發展為藝術家喜愛的、如夢境般奇幻的風景作品。
資料提供/林志瑜
文章整理/鄧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