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創作的感性直覺
洪宇蕎1996年生於臺北,現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目前以木刻版畫為主要創作媒材,並將其轉換、拼貼、重塑,摸索更多媒材的視覺效果的表現可能。嘗試在作品中傳達視覺上的「可觸摸之感」,期望能透過創作喚起觀者意識裡潛存的感知經驗。
洪宇蕎進入到研究所時期後,開始嘗試將大學時期接觸到的版畫方法與雕塑概念結合,實際操作了不同方法與媒材,從不銹鋼網到玻璃纖維再進階到壓克力。發展出同時具繪畫性和維度變化特質的立體作品。
在她的作品當中,時而可見似水的流動、草木鬱鬱之感,洪宇蕎認為創作與我們身處的自然環境本就具有相依相存的影響與依附感,而木刻版畫在壓印過程中,除了手工刻印的線條紋理,媒材本身的天然質地同時呈現在紙張上,這種不可控的狀態使創作有著更多的可能性。
飛行直至降落那一刻
本次個展名稱「我數著飛行的日子」,取自展覽其一作品名稱。比起過往摸索、實驗性的創作,洪宇蕎認為此件作品形式與語彙可以說是此系列創作的啟航。從媒材來說,《我數著飛行的日子》這件作品已脫去實驗階段時使用的不銹鋼網為立體造形基底,以較輕盈的玻璃纖維取代。而在此之後的立體作品則以壓克力板製作。
除了形式上的突破,洪宇蕎從大學進入到研究所就讀,自由的學術風氣讓她領會到時間的寶貴與自律的重要,透露在求學階段中層級轉換的茫然與不適應,但她將這股低潮所經驗到的種種比喻作一場漫漫「飛行」不知何時能著陸的日子。而有趣的是,其於木板上以刀代筆的雕刻、印製於紙上,紙張的剪破、拼貼、重組,如此重新拼湊的過程也似漫漫「飛行」不知何時能著陸的過程,直至作品完成的那刻。
客體關係的建構
我們已知當藝術介入真實的展場空間,觀者會以心智、意識和身體介入作品存在的氛圍中。而在過去的展出經驗裡,洪宇蕎表示,觀者確實對她的作品都各自懷有著獨特的感受,對此似乎也達到她的理想的狀態,任由意識蔓延、流洩於空間裡,將無形的感知實體化,期望能夠在觀者潛意識中建構屬於個人特有的內心感受。
資料提供/洪宇蕎
文章整理/李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