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介紹
剪紙藝術的國際成就
楊士毅,擁有剪紙藝術家、導演和攝影師等多重身份,以其豐富的才華和深厚的情感表達,贏得了國內外超過一百多個獎項的肯定。他的藝術創作除了展現技術上的精湛,更是透過每一次的作品,傳遞著具有啟發人心的情感和故事。
楊士毅的剪紙作品備受國際品牌青睞,尤其2017年為台灣首家蘋果直營店創作了一幅長達75公尺的剪紙藝術作品〈有閒來坐〉,不僅創下世界最長剪紙作品的紀錄,更成功躍上國際版面。舉凡楊士毅所做過的公共藝術作品,就可以發現,他的作品以幸福和喜悅為核心內容,目的是打造一處在繁忙都市中人們駐足相聚的美好場域,觀者可以感受作品帶來的片刻的平靜與慰藉。
本次講座,我們很榮幸邀請楊士毅老師,透過他的親身故事,分享生活之中「沒有門檻的幸福」,以及他是如何透過創作為大家帶來幸福與力量。
悲觀到積極的轉變
看著楊士毅老師的作品,總能獲得滿滿的正能量,很難想像他成長的過程充滿艱辛與挑戰。雲林出身的他,從小看著父親賭博,母親則一肩扛起家庭,但家中經濟依然很不好,從小學開始,全家便寄居親戚家中,他自己總是被打被罵被看不起。對於當時的他而言,夢想根本遙不可及,就算好不容易到了臺北上學,成績也總是吊車尾,讓他在學校時常被同學取笑。楊士毅說自己即便在沒有標準答案的美術課堂上,作品依然不被認可,導致他求學過程中充滿自卑,甚至懷疑自己為何要來到這個世界。
「因為成長環境的關係,讓我養成了很悲觀的性個,常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資源以及家境,想做的事情根本沒有希望。但當我這樣想,就不會行動,這樣一切就真的沒有希望。」他感嘆地說道。
他的母親認為一技之長能夠立身,便指引他大學就讀廣告設計科,鼓勵他從事繪畫廣告招牌的工作。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取而代之的是電腦軟體,傳統手繪招牌逐漸消失,幸運的是他至少是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中,可以持續探索自己的天賦。關於這點他其實很感謝媽媽,沒有因為擔心設計賺不了錢就叫他做別的事情,而他知道當大人都不阻止,自己也只能全力以赴,用自己熱愛的事情,成為未來可以養家活口的工作。
「我每天都在失敗,只是沒有停下腳步!」
楊士毅在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期間,他的努力終於受到大眾的肯定。但原以為可以藉由獲獎,增加自信並撫平自卑,實際上,他的心依然沒有比較好過。直到2007年,申請上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畫」,那次經歷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首次出國的他,深入陝西、雲南、西藏及尼泊爾等地,與當地人交往,與大自然對話,這些經歷促使他反思自我。「當我看到當地人儘管生活在貧困的環境中,依然在逆境中求生存,跟他們相比,我有什麼好抱怨的?」
受到啟發的楊士毅告訴自己——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堅持。
回到台灣後,他透過剪紙作品表達自己想傳遞的理念「我領悟到,真實的信心不是讓別人知道我做了什麼,而是明白自己在做什麼。」每一件剪紙作品,都是他對生命的深情詮釋,是他在苦難中選擇喜悅與祝福的寫照。他堅信,如果自己能夠擁有「看見的能力」,就能夠與全世界溝通。因此他下定決心,期望能透過藝術創作幫助人們認識自我,找到那個獨特的自己。
剪紙藝術中的喜悅與祝福
對楊士毅來說,藝術的本質在於對生活的體驗,這不僅僅是創作行為;行為可以模仿,但生活經歷是無可取代的。
儘管在現代藝術中,很常看到黑暗與苦悶的情緒被表現,但剪紙作品卻總是充滿了喜悅與希望。楊士毅分享著:「每當我想起那些在苦難村落中生活的剪紙大娘們,依然創作如此幸福的剪紙作品,就深受觸動。為什麼我不能在苦難中保持快樂呢?這種創作狀態是我深深嚮往的,我希望自己也能帶著笑容去看待生命中的一切。」
另外,剪紙藝術的一大迷人之處是它能內外兼具。楊士毅說明「外」講的是給別人祝福,祝福是給別人的;「內」講的是心願,而心願那是留給自己的。剪紙藝術可以帶給人們快樂和溫暖,每一件剪紙作品,無論是祈求平安、健康還是豐收,每一刀剪下的都是對生活的期待與祝福。
等待已久的新書
楊士毅的每一片剪紙,都如同一片片溫柔的羽毛,輕輕地拂過人們的心靈,帶來生活的溫暖和安慰。
無論是攝影、故事敘述,還是精巧的剪紙與裝置藝術,他的一切創作,皆在提醒我們這種微小卻無所不在的幸福。因為是在匱乏且充滿困頓的環境中長大,更深切地知道生活很辛苦,所以他表示,幸福就要很簡單,這樣才能隨時有力量面對生活的千辛萬苦。
很高興楊士毅的著作《沒有門檻的幸福》終於問世。這本書是在大塊文化的創辦人郝明義三顧茅廬,等待八年,才說服不擅書寫的楊士毅將自己的故事攤展開來,向大眾獻上那些溫暖的字句。尤其這句「沒有門檻的幸福」如同一道魔咒般,不僅是信仰,是楊士毅透過身體力行真實的見證它的存在。
✴︎ 最後要和大家分享,本次有開放出版社現場販售,主辦方也會於現場活動📖贈送三本《沒有門檻的幸福》,歡迎大家踴躍報名!
資料提供 / 楊士毅 採訪編輯 / 鄧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