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聯絡我們

我們非常重視您來函所提的問題
請務必留下正確資料,以便為您儘速處理!

JOIN US
加入我們

我們非常重視您來函所提的問題
請務必留下正確資料,以便為您儘速處理!

EXHIBITIONS
黃姿瑜 壓克力創作展 黃姿瑜 壓克力創作展
Jul. 06 → Aug. 25 2019
臺北南京館NANJING SPACE-TAIPEI
Jul. 06 → Aug. 25 2019
  • 騎到腦去到哪04

  • 黃姿瑜

  • 2019

  • 62.5 x 17.8 x 3 cm

  • 壓克力

  • 你的勇氣是誰給的?

  • 黃姿瑜

  • 2019

  • 150 x 30.5 x 2 cm

  • 壓克力

  • 小轉角02

  • 黃姿瑜

  • 2018

  • 61.9 x 10.5 x 3.5 cm

  • 壓克力

  • 大約是星期天

  • 黃姿瑜

  • 2019

  • 100.2 x 20 x 0.8 cm

  • 壓克力

  • 上館

  • 黃姿瑜

  • 2019

  • 100 x 15 x 3.5cm

  • 壓克力

  • 騎到哪去到哪01

  • 黃姿瑜

  • 2019

  • 62.5 x 17.8 x 3 cm

  • 壓克力

展覽介紹

後來的我們,看似大膽又獨立,其實在絢爛的煙火過後更加憂鬱;嚮往的遠方和夢想,最後都只在夢中啟程。

漫長的道路

從小喜愛繪畫的創作者黃姿瑜,1994年生,台中大甲人,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目前就讀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2017年曾於鐵木咖啡舉辦個展「狗大雨她的好朋友們」,也曾於台中勤美誠品等地參與多次聯展。

黃姿瑜的作品以壓克力顏料繪製於木板上來進行創作,在長條形的畫幅中,引導觀者將視覺向前延伸,在廣闊的天空與海平面之中,遠方筆直向前的道路看起來有些漫長。沿著不同的風景,彷彿跟著畫面中的主角在道路上一併同行,騎著摩托車,不確定下個路口該往左還是往右?只能朝著疑似目標的方向邁進,似有若無間,反而更令觀者有意無意的逼近凝視,形成她獨特的創作風貌。

每個人在求學的階段或多或少總會面臨幾條「十字路口」。經歷過這些,才能幫助自己找到最適合的道路。小時候的她對未來沒有抱持特定想法,還在摸索階段就懵懵懂懂的就進入了職業中學資料處理科。回憶起印象最深刻的往事她笑著說:「那時候會計拿了零分,老師覺得我是故意在找麻煩,實在哭笑不得,我是真的完全搞不清楚那些。」在頻頻受到挫折後,她才發覺自己並不適合資料處理科,轉而發覺到自己其他的強項。對於一直以來都擅長塗鴉的自己,美術系變成了最理想的考量,也從而向父母表明自己有到畫室學習的想法,才開啟了她的藝術之旅。

堅定的信念

大學順利進入東海大學美術系,這個階段她吸取了許多美學、美術藝術史、創作技法……等知識,打下了創作者應具備的良好基礎。問到家中對於轉而走向藝術之路有什麼看法?她偏了偏頭這麼回答:「他們行動上都很支持我,會到學校看我創作,也會來看我的展覽,個人社群有什麼文章也都會分享,但我覺得父母其實抱持著一體兩面的態度,我心裡知道他們也會擔心藝術家這份職業,可能比較希望我成為會計師吧。」她嘆了口氣繼續說:「我覺得藝術領域在台灣要生存確實相當辛苦,沒有人可以確定,也沒有人可以把握,在學生時期我們犧牲睡眠時間來創作,是否真的有成功在等著?」但換個角度想,我們生活中不論是寫字、拍照、甚至做生意,其實都跟藝術有關,是在生存環境當中對世界的認識、認知、感知以及對於美的一種表達,只要認為那是自己該堅持的路,那就認真努力的前進。

在大學畢業獲得短暫自由後,創作者黃姿瑜重返東海大學校園繼續攻讀研究所,由於是熟悉的環境,進了研究所更能串連起來變成延續的脈絡,她說:「這階段會因為所處的環境和人際關係有許多體悟和成長,會看開一些事情,包括重新建構一些自我認知。」所以她開始將內在的感受用畫面的空間呈現。

創作前她會經實地走訪,選擇較具特色之景觀拍下照片,「《???》這件是在花蓮的七星潭,我想帶入更多台灣的元素,不要忘記自己成長的地方。每件作品都是隨處可見的台灣風景,但不想讓人認為是特定的地點,所以我還會加入主觀想法,不會和照片一樣。」模糊掉畫面中的場景,使作品承載著台灣人的共同回憶。

慢慢的騎到一個未知的未來

媒材上她選擇使用壓克力顏料,這種顏料可厚疊也能薄塗,乾的速度相當快,操作上更為便利,在水分充足的條件下,還可以透出底下的紋路。「構圖時我會將外框一併規劃進去,一格一格的外框形成一種漫畫般的效果,藉由擺放的順序,畫面中的主角會慢慢的移動,一直延續一直往前。這種時間和空間的感受,我覺得很有意思。」她說這是「連續敘述法」的創作方式,就是述說在一個特定時空之中,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一連串相關連的事件,而在敘事發展的過程中,不管它是真實的或虛構的,它們之間的關係會一直變化。

作品刻意運用寬幅尺寸如同電影中的畫面,她這麼解釋:「我覺得生活就像一場長電影,隨著不同場景的轉換呈現著不同的風貌。」那些電影裡的「場景」總令人印象深刻,景觀畫面散發著迷人風情,並利用人物及空間相對呼應,讓畫面自己說故事。「我的畫面中一直有一個很小的人物不停向前,我將自己投射在角色中,他和我一樣,其實不知道自己要去哪。我們會慢慢的騎,到一個未知的未來。」她思索的說。未來對她而言尚有段距離,這種長鏡頭取景的手法及大面積的留白,看似客觀、冷靜,卻也顯現對未來的不安定感,頗能予人深刻持久的印象。最後她說:「我們終其一生都要跟孤獨對抗,孤獨是每個人必經的難題,最後我們會一個人離開,希望這種感覺能在我的繪畫中展露無遺。」

 

圖/黃姿瑜、鄧乃文 文/鄧乃文